眼表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冒的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和正虚,感冒的病因 [复制链接]

1#

导语:历代医家对于感冒的病因病机认识主要分为外感和正虚。《素问》中明确阐述了感冒的病因是风邪,以风邪为先导,多与当令邪气相合而伤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和合理的中医药运用,能有效缓解普通感冒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

01了解祖国医学对病因和病机的认识,风邪可能是一切疾病的致病因素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提出“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认为皮毛是人体抵御外邪的最初屏障,受肺气布散津液的滋润和濡养,外邪侵犯皮毛肌表腠理,卫阳被遏不能外出,故营卫失于调和,肺气宣肃不畅,皮毛肌表闭塞,或者皮毛汗出不畅。

《类证治裁·卷一·中风论治》“风为百病之长,故六淫先之,以其善行数变,受之者轻为感冒”,也提出了感冒是由于外感风邪所致。《济阳纲目·卷五·感冒·论》曰:“六气袭人,深者为中,次者为伤,轻者为感冒”,也认为感冒的病因是外感六淫邪气,以头痛发热为主要表现。《不居集·下集卷之二·风热·经旨》曰:“天地之间,惟风无所不入。

人受之者,轻则为感冒,重则为伤,兼时令之暖气则为风热”,认为风邪是一切疾病的致病因素,因四时六气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证候,如秋冬季节风寒合为风寒感冒;春夏季节风热合为风热感冒。

夏暑感寒伤湿,风邪与暑湿相合,表现为暑湿感冒。《洪氏集验方·卷三·五解散》“治伤风感寒……怯风怕寒,体虚自汗”。若年老久病、先天不足,极易受外邪侵袭而诱发,此为体虚感冒,主要有气虚与阴虚感冒两类。

02了解医家对感冒的治疗,主要以解表达邪为原则,患者还需辨证论治

感冒,邪在肺卫,分为风寒、风热、暑湿感冒,属于实证。体虚感冒分为阴虚感冒、气虚感冒,属于邪实正虚证。《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六·风头痛》“治伤风头目昏痛,吐逆不下食。羌活散方”,《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二·伤寒门·治方》“羌活散治男女感冒,不问阴阳皆可服”,提出了运用羌活散来治疗感冒。总结各医家对感冒的治疗,主要以解表达邪为原则。

1、风寒感冒

风寒束肺,阻遏卫阳气机,肺气宣肃失常,皮毛、肌表、腠理闭塞,汗少甚至无汗出,发为风寒感冒。《素问·卷六·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曰提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认为风寒感冒治疗应发汗,《素问·卷十六·骨空论篇第六十》阐述了运用针灸来治疗风寒感冒的有效性。

《素问·宣明论方·卷五·伤寒门·主疗说》认为风寒感冒,表病里和者,采用桂枝汤起到解肌的作用。选取例风寒感冒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予以葛根汤颗粒口服)与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各98例,研究结果发现葛根汤颗粒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巴韦林颗粒组。

研究发现,治疗风寒感冒配以背部拔罐较单一口服中药治疗更能明显改善症状。采用紫苏叶免煎颗粒治疗风寒感冒患者,发现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风寒感冒,多采用解表散寒辛温之药,使风寒感冒得温则解。

2、阴虚感冒

阴虚血少的患者,容易外感风热之邪,因液不能化汗达邪,故表现为阴虚的症状,发为阴虚感冒。对阴虚感冒患者予以加减葳蕤汤治疗的试验中发现了其具有较好的疗效。对3例符合阴虚感冒诊断的患者,多选用沙参等滋阴解表之药,有较好的疗效。阴虚感冒者,在解表药中加以养阴,发挥滋阴解表之功。

3、风热感冒

风热犯肺,营卫不和,肺卫失宣,皮毛汗出不畅,发为风热感冒。《诸病源候论·风热候》“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提出风热感冒,应予辛凉清解。将76例风热感冒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清营汤)和对照组(常规解热镇痛西药)进行治疗,发现在治疗营卫同病的风热感冒中,清营汤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解热镇痛西药治疗。

总结发现,在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方剂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几味中药主要为防风、甘草、薄荷、金银花、连翘。通过观察清热解毒颗粒对风热感冒的治疗,发现清热解毒颗粒可以明显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为主要措施,热清方解。

4、暑湿感冒

夏秋交替之际,风邪与暑湿相合,表现为暑湿感冒。《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上·中暑》中例举了较多暑湿感冒的常见兼夹证候及治疗方药。通过对暑湿感冒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祛暑化湿合剂中药保留灌肠)和对照组(四季抗病毒合剂口服)。

对比发现祛暑化湿合剂中药保留灌肠疗效较好,依从性较高。通过对暑湿感冒发热较重的患者,予以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后,发现其对缓解暑湿感冒症状,尤其是退热方面效果较好。治疗暑湿感冒,多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

5、气虚感冒

素体正气虚弱患者,容易感受外邪,日久反复发作,缠绵经久难愈,而发为气虚感冒。《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通过观察感毒清对感冒气虚邪犯证的临床试验,发现感毒清在缓解感冒症状,特别是咽部症状方面,疗效较好。

将气虚感冒的65例患者予以人参败毒散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4%,对气虚感冒的疗效确切。对小鼠进行气虚感冒造模,灌胃桂枝汤联合玉屏风散后,发现能明显改善气虚感冒小鼠的免疫学相关指标,对组织病理也有积极的影响。气虚感冒者,在解表药中加扶正之品,使表邪从表而外出,不可强发其汗。

03中医特色疗法有利于治疗疾病,中医推拿按摩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1、针刺疗法

选取肺俞穴、风门穴治疗感冒咳嗽,均有较好效果。选取风池、风门、足三里、列缺等穴位治疗风寒感冒,外关、合谷、大椎、曲池等主穴治疗风热感冒,多选用肺经穴位,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将80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风门、天突、肺俞、大椎、曲池)和对照组(宣肺止咳合剂治疗),每组40例,发现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感冒,尤其是在咳嗽方面,与口服药物均有明显的疗效。

2、穴位贴敷

用感冒灸外敷于大椎、风门等穴位,与普通药物治疗比较,有相同的治疗效果。将例幼儿分为治疗组(三伏贴敷贴于膻中、大椎、天突、风门、肺腧等穴位)和对照组(空白对照),发现治疗组预防季节性感冒的临床效果明显对照组。用随机的方法将病人分为穴位敷贴(白芥子、延胡索等)治疗组、口服用药对照组各40例,观察5天后,发现穴位敷贴治疗感冒与口服药物治疗感冒都具有明显的疗效。

3、推拿、按摩

将60例感冒患者予以中医推拿按摩配合西药治疗得出结论,中医推拿按摩配合西药的治疗效果较好。通过观察42例胃肠型感冒的患儿予以穴位按摩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发现其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疗效较好。

将感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玉屏风散口服治疗,配合穴位按摩)与对照组(新康泰克口服),发现治疗组在缓解感冒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更有优势,并且对两组患者进行长达半年的随访后发现,治疗组感冒的复发率较对照组降低。

4、拔罐

将胃肠型感冒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藿香正气液口服联合背部拔罐治疗)和治疗组(仅以藿香正气液口服),各40例,观察对感冒症状和胃肠道症状的疗效,发现药罐联合治疗症状缓解迅速,疗效较好。将风热感冒的高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现拔罐联合艾灸、贴敷治疗对发热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对风热感冒患者进行大椎穴位刺血拔罐后,得出结论,大椎穴刺血拔罐治疗感冒发热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对感冒患儿予以拔罐、刮痧配合指针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大量研究证明,感冒患者配合予以拔罐的治疗方法,可以祛除入侵皮毛的外邪,达到祛邪解表的效果。

结语:目前,在普通感冒的治疗方面,中医药具有明显优势,普通感冒由于缺乏既定的诊断程序或特定的治疗,导致使用各种非处方药物,形成抗生素过度使用和微生物耐药性。感冒病因的多样性使得开发一种统一的抗病毒药物困难重重,而中医对于感冒的辨证论治正好能弥补这一不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